-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
- 李时华:千磨万击还坚韧
- 把名字刻在百姓心中——吴仁宝与宁夏新华村
- 残疾乡村教师靠妻子背送坚持教学12年
- 新时期基层宣传干部的好榜样:周恩义
- 广泛学习宣传彭秀英等14名同志先进事迹
- 为百姓吃得放心——维护山区食品安全张文
- 广东茂名市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杜晓娟创先争
- 一位老支书的情怀:雅斯达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
- 我的根在青藏高原
- 一位乡村女法官的“百姓情怀”——陈燕萍先
- 农民群众的贴心人——记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
- 人民英模:谭彦
- 91岁高龄的老红军杨德:离岗党员不能有离党思
- 四川省雷波县汶水镇马道子村党支部书记朱明
- 铁血丹心——记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
- 一身正气为民造福——共产党人汪洋湖先进事
- 为官就是做事——牛玉儒
- 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
- 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
党员风采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党员风采
“马道子,光坡坡;烂毡衣,穷窝窝。饿起肚皮晒太阳,缺水缺粮敲破锅。”十多年前,四川省雷波县马道子村人最怕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是马道子人。为啥?因为穷,别人看不起你,还当作小偷一样提防你。
如今,马道子人均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还高600元,村民衣食无忧,而且还通水、通电、通公路、通电话、通广播电视。前不久,村里还制定了“一周一查,一月一评,一年一表彰”卫生管理制度,开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卫生新村用制度管事的先例。这是党的十七大代表、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、四川省十大优秀杰出青年、雷波县汶水镇党委副书记、马道子村党支部书记、被群众称为“彝家雄鹰”的朱明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新举措。
朱明清,一个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的彝家穷孩子,硬是凭着一股拼劲,带领村民苦干实干科学干,把一个人人都瞧不起的边远彝族穷山村,建设成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、村寨欣欣向荣的新村镇。每当与朱明清谈及马道子的变化时,他说:“马道子能有今天,是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帮助的结果,更是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‘干’出来的。”
“拼命”村主任朱明清
距雷波县城14公里处的马道子村,100%为彝族,过去不通公路,缺水缺电,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,村民穷困潦倒,人心涣散,是远近闻名的“特困村”。
1993年1月,朱明清当选为马道子村委会主任。上任之初,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。当时马道子人别说吃饱饭,就连喝水也有很大困难。治穷根必须先解决水源问题,于是他决定先修条2000米沟渠,把水引来。
说干就干,朱明清找到县水电局,争取到了修堰沟所需的水泥、河沙。但马道子不通公路,水泥、河沙运来了只能卸在邻村的公路边,还得靠人背到山上工地,来回一趟要走几个小时。开始,村民都不愿听,不愿干。朱明清牙一咬,说声“拼了!”扛起水泥就往山上爬。一趟、两趟、三趟,一天、两天、三天……自己背还不算,还说服妻子也去背。他白天上工地,晚上下山背建材,上百吨的建材他两口子楞就背了40多吨,背篼都背烂了4个。一天晚上,他在背运水泥途中,靠在坎上歇气,竟不知不觉就睡着了……
朱明清的“拼命”精神感动了村民,他们默默拿起背筐跟了下来。一个,两个,一群,全村……干群齐心,劈山凿石,流血流汗,一年多的艰苦奋斗,清泉终于流进村。
为修通8公里的通村公路,朱明清带领全村男女老少起早贪黑炸山开路。一次,朱明清摔下山坡,全身是伤。姐姐闻讯赶到医院,一进病房看到浑身缠满绷带的朱明清就哭了:“你不要命啦,这是图个啥啊!”
图个啥?图的是改变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,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!朱明清伤还没好完,就又上了工地。正是凭着他这股拼命干劲和带头精神,凝聚了人心。大家跟着朱明清,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修通了公路,彻底结束了马道子全靠人畜运输的历史,为发展致富打下了基础。
“骨气”村支书朱明清
办学校培养人才是朱明清最大的愿望。他:“没文化,走到哪里都吃亏”。17岁那年他到外地做生意迷了路,问路时被人讥讽:“你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。”这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,当时他就想:如果哪天当了“官”,一定要办学校,送娃娃们读书!
办学校,说起容易做起难!当时马道子村修学校无地基、无材料、无资金。困难难不倒彝家人。在向上级汇报争取更大支持的同时,朱明清的“犟”脾气来了!无地基,朱明清就将自家上好的土地无偿拿出来;无材料,他就带头捐木料、青瓦;无资金,他就组织群众捐资集资、义务投工投劳,不到两个月就建好了两间教室。同时,县教育局决定投入3.5万元在马道子村办一所6年制民族完小。材料运来了,他又去下车、守夜、搬运,没有时间管自家的事,管理自家的牲口,以至饿死了两只羊。
学校修好了,但有些村民却不愿送孩子上学,他就组织党团员和老师去做工作。村支部还制定措施:一户人有3个学生的免一个的学费,两个的免半费,女学生全免。有几户村民,因为父母双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,交不起书学费,朱明清就卖了自己家的几只羊把学费给代缴了,还买来衣服、书包送给他们,让他们和其他小孩一样去读书。
为修学校,妻子没少给朱明清闹矛盾,妻子常怨他说:“你看,你把自家修房子的钱拿出去了,又不管家里的事;羊子饿死的有,被你卖掉的有。你一个月30块钱,养得活一家人吗?干脆我们离婚算了。”每遇这种时候,他就给妻子做思想工作,讲没有文化的苦……
朱明清艰辛办学的事迹感动了人们:雷波中学捐助1万元;香港“苗圃行动”投资42万元,为村里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和办公楼。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从2001年起,村上小学生的上学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,村里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%。目前,从村小毕业的学生,累计已升入高中6人、中专5人,大专2人,1人于2002年参加了工作。
“雄心汉子”朱明清
“马道子,茅草房,住在高山还想赶场”。马道子村200多户人都很穷困,居住分散,人畜混居,卫生条件特差。朱明清与村两委一道议定了发展思路:我们也要“两步走”,首先解决衣食住行,然后再抓发展增收。
2000年底,朱明清抓住国家实施移民扶贫工程契机,努力争取到了上级部门支持,将全村统一规划,分片集中建设。
新村建设工程量大、时间短,朱明清带领群众,白天顶烈日、晚上靠电灯,苦干不止。2003年冬天,是新村建设最忙的时候,他不分昼夜地守在工地上,哪家要材料、要用水、用电,他都跑去解决。三个多月的时间,朱明清没有睡过一晚舒适觉,吃过一顿热乎饭。经过两年多的建设,全村249户群众告别了破旧的茅草房,搬进了整洁漂亮的新居。
“苞谷洋芋荞子粑”是原来许多彝族地区的主食,更别说吃上大米饭。朱明清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,是一个“贪心”的人。有了水、通了路、住上了新房,朱明清又带领群众改田改土2500多亩,请来汉族师傅教授村民种植水稻,世世代代没种过水稻、以前生病想喝点米汤都是奢望的马道子人,如今不仅能顿顿吃上大米饭,而且还有余米出售。
有了饭吃,还得让村民有钱花。可“花钱容易找钱难”,咋个能让村民有钱用?还真让缺少文化的朱明清感到脑壳痛!
作为党的十七大少数民族代表,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。他说:“我们没有金山银矿,但有草山草场。只有依靠自然资源优势,发展畜牧产业,才能让群众一步步富起来。”2006年底,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到新疆、宜宾等地考察,回来后筹集资金13万余元,买回66头牦牛;村委会担保,村民向县信用联社贷款17万元买了200余头新疆毛羊;依靠科技改良畜种,发展西门塔尔牛。如今,马道子村已有牦牛80余头,毛羊、山羊2300余只,西门塔尔牛200余头,仅去年一年时间,特色养殖业就为马道子村带来了50余万的集体经济收入,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260元,比15年前增加了6倍多。
“既然讲科学发展,就不能只顾挣钱,要样样都好才行”朱明清说。2007年,在县能源办支持下,他带领村民,排除困难,修建了沼气池232口,节柴灶75个,现在,“砍柴的少了,烧‘气’的多了”,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。每年端午节,他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样的彝族民族文化活动,规格越来越高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马道子农民文化艺术节”。
苦妻儿老小惦千家忧乐
在马道子,一提起朱明清,村民都竖起拇指:“瓦几瓦(棒得很)!”
“别人家薅草了,朱书记家才栽秧子。”村民们说,“一来工作忙,二是作为干部,他从不与村民争水,每年都让村民的秧苗栽插得差不多了,水不紧张了,他才动工。”50岁的村民杨克门外出务工,家中缺粮,他妻子要用尚未成熟的玉米果腹,朱明清见此情景,潸然泪下,当即送去100斤小麦,让她家度过了难关。40多岁的黑来木日外出20余年返家时一无所有,朱明清毅然决然地把自家3.7分上好的土地送给他修房居住。
为了村民,朱明清掏钱出地送粮。十余年来,他拿出来资助村里修水池、接济困难村民的现金就有10多万元。至今,他只有10年前的旧电视,一排转角沙发破旧不堪,屋里连张像样的桌椅都没有,好田土几乎为零。
也许是因为家不像“家”,也许是因为一有点钱粮就被朱明清拿去资助别人,也许是因为娃娃的学习生活、家里的日常事务朱明清从未管过,妻子时常为此独自流泪。2006年10月,朱明清为帮助一户村民修房,将自家的过年猪杀来招待修房民工,妻子想到唯一的过年猪都没有了,暗自伤心,误把农药当成白酒喝了下去……
朱明清流泪送别妻子,当他看到山上站满了为妻送行的村民,看到一双双充满惋惜和期盼的眼睛,他再一次被感动了,他说:“大家相信我支持我,我一定会带着大家,拼命干下去。”彝族人民常把男子比作雄鹰。是雄鹰,就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。朱明清,这个彝族雄鹰,农民的儿子,他深沉爱着马道子。他把群众利益放在前,重活累活干在前,危险时刻冲在前,排忧解难走在前。他牢记宗旨,不辱使命,崇尚实干,谱写了一曲农村基层干部勤政为民的赞歌。